雖然去年 9 月推出的 Apple News 到目前為止還不能在國內使用,但作為蘋果對抗 Google、Facebook 相關新聞應用的利器,這個服務確實展現了蘋果在獲取內容流量上的雄雄野心。而昨天 Apple News 的更新更預示著蘋果的新目標:它不僅要做內容的分發,還要做一個內容生產平臺。
據外媒消息,Apple News 從昨天開始將過去只開放給蘋果合作媒體的 Apple News Format 放開給所有用戶,這也意味著,在這個后臺編輯內容后,任何個人作者的內容(文字、視頻、音頻)都會通過 Apple News 進行分發。對于這個新功能,蘋果是這樣介紹的:
Apple News Format 是一個為新聞內容所設的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JSON)文檔格式,你可以使用它來為 News 創造署名內容。優美的排版、豐富的圖片、視頻,還有好玩的動畫會讓你的內容更吸引人。而且你只需要編輯一次,News 就會將內容適配到 iPhone,iPad 和 iPad touch 上。
而就在 Apple News 更新后,有記者第一時間進行了體驗。從下面這些編輯后臺的截圖來看,和微信公眾號編輯后臺還略有幾分相似。
不過,蘋果也并不是把內容生產的“生殺大權”都交給作者。作者在編輯完成后需要選擇讀者是“全部”,還是“成人”、“兒童”,之后提交給蘋果申請通過。
從內容分發走向內容生產,蘋果并不是第一家,畢竟只掌握媒體資源已經遠遠追不上用戶海量的信息需求了。而中國類似的內容分發產品近些年同樣也在爭搶優質內容和自媒體上卯足了勁。
比如今日頭條在 2013 年上線的“頭條號”。這個被張一鳴形容為“讓創作者回歸潛心創作”的產品,據官方給出的數據,到去年 9 月為止數量已達 3.5 萬個,其中自媒體帳號為 2.6 萬個,每天發布的文章超過 3.2 萬。
和微信公眾號通過朋友進行傳播不同,頭條號依托的是今日頭條的分發機制,將內容分發給機器算出來的“目標用戶”。所以雖然頭條號好像是將公眾號作為假想敵,但兩者的傳播機制卻注定了他們在賦予內容價值上走的是不同的路線。
這次蘋果開放 Apple News Format,可以說是一次利用已有的龐大資源來吸引優質內容,增強 Apple News 對抗 Facebook、Google 實力的舉動。 不過鑒于蘋果推出 Apple News 只有半年之久,而且連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用這項應用,這次的嘗試究竟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